时间:2024/12/14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夏启死后,太康即位,可太康的兄弟们并不觉得家产就该由老大继承。于是太康的兄弟们起兵叛乱,这又被称作“五子之乱”。

太康在这个生死关头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威武,成功平叛,不过这也是太康执政期间唯一一次高光。

等到王位稳固后,太康学他老子整日游玩,可是他有启的老奸巨猾吗?启虽然玩儿,可对政事一直抓得很紧。

反观太康,玩的人在哪儿都不知道。甚至在一次游玩中,离开国都天都没有回去。国内也不知道太康有没有发生意外,加上太康长时间的不理政事,老百姓生活越来越难崩。

就在这个时候,后羿突然率领他的部落攻入夏王朝国都阳城,当地百姓马上归顺。太康收到老家被偷的消息后,急忙带着部分夏人到了斟寻(今巩义市)。

传说中的射日英雄后羿登场了,这位老兄是有穷氏的首领。最开始有穷氏是在少昊之墟,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曲阜,后来迁徙到了德州。

在夏朝成立初期,后羿就带着族人走出了西进的关键一步,迁徙到了鉏地(河南滑县),这里离夏都阳城不到公里。

有穷氏的迁徙之旅

和尧、舜、禹、启这些先辈们不一样,太康对于这近在咫尺的威胁,完全不在意,并没有采取任何防御措施。他本人能在被篡位后善终,也得感谢他爹和他爷爷留下的深厚底蕴。

禹本来是姒姓,为了族群的发展,他把一些族人分封到了中原12个地方。夏启称王后,这些族人部落就纷纷变成了国家,比如斟寻氏、斟灌氏等。

这也是为什么太康会跑到斟寻氏的原因,关键时刻还是得靠自己亲族。由于夏朝实力依旧强大,后羿如果此时强行废除太康会导致各方势力和他决一死战。

于是后羿提出保留太康的王位,自己去斟寻氏办公。后羿的打算是借着夏王的招牌,慢慢的扩充自己的实力,等到时机成熟在行废立之事。

所以斟寻就变成了夏朝新的国都,太康死后,后羿又立了他的儿子仲康为王,紧接着就开始削弱斟寻氏的力量。

后羿的这一做法导致夏朝的大佬,重黎之后,世代执掌日月星辰、编订历法的羲、和开始不配合后羿的工作。

他们故意把历法搞乱,在上古神权的重要性不亚于王权,他们这一做法对于后羿的统治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。后羿就派遣胤去征讨羲、和,这也就是后来“后羿射日”的由来。

神话中的太阳神

最终羲、和战死,夏朝的铁杆势力被严重削弱。别看后羿是东夷,他在领导中原的时候也没少对东夷下死手,任谁做到中原部落老大的位子都会这样做。

在后羿长时间的执政中,通过打击东夷,使得很多中原部落开始接受后羿的统治。以至于很多东夷部落都被打怕了,还来斟寻朝见。

等到仲康一死,后羿让相成为了夏王,随后经过一番试探后,后羿认为时机成熟,就废除相,自立为王,后羿成功代夏。

不得不说,此时的后羿还是很牛的,他趁着太康失去大家的支持后趁虚而入,又等到和夏老臣有情分的太康、仲康父子死后,还立了相做最后的试探。十拿九稳后,才正式篡位。

夏朝被取代后,相就带着斟寻氏余部一起逃到了斟灌氏(河南清丰县),相知耻而后勇,发誓一定要让夏朝恢复禹、启时候的“万国来朝”。

他率领斟寻氏、斟灌氏的军队四处征伐,击败了黄夷等东夷部落,还在古漯水东岸(山东鄄城县)构筑了一座新城。

这些夷人们内心估摸着觉得你们夏后氏和老同志后羿,咋有事没事就来找我们薅呢?

得亏现在东夷没有后来那么强,不然高低得让相和后羿知道东夷的愤怒。虽说相在不断扩张领土,可后羿却没有去找麻烦。

因为经过10来年的执政,后羿的统治已经得到中原部落的人口。另外,后羿现在忙着打猎,连政事都不想管,咋还会去理弱小的相呢?哎,这位也是功成前英明,功成后昏庸的典范。

当然,后羿也知道,国家还是需要人管理的。他就把政事托付给了伯明氏的寒浞,还给了他一块封地——寒(今潍坊)。后羿大概是忘记了自己是怎么掀翻夏后氏的王位的。

更何况寒浞也不是省油的灯,他和后羿一样都是都是从山东迁徙到河南的东夷部落。他与后羿对于来到中原的东夷而言是属于同一阶层。

权力是没有真空的,后羿不管,寒浞也就接手了。不久寒浞勾结后羿的家众,把后羿“烹而杀之”,顺便还笑纳了后羿的妻妾。她们还为寒浞生了两个儿子,分别叫寒豷、寒浇。

可寒浞也知道自己不是靠实力,而是靠勾结上司的下属叛变得到的王位,这是得位不正。因此,寒浞不敢让任何有资格成为中原部落领袖的人活下去,比如说夏王相。

在夏王相二十六年,寒浞派他的儿子浇带兵剿灭斟灌。本来双方实力相差悬殊,可由于相占有河水和有城池的地利,硬是拖住了浇。

可相低估了寒浞弄死他的决心,这仗打了三年,最终夏王相被浇杀害,斟寻和斟灌覆灭。怀有夏王相骨肉的后缗逃到了她的娘家有仍氏(今山东东平县)。

后缗在娘家把夏王室的唯一一位直系后裔生了下来,叫少康。寒浞在知道后缗还活着的消息后,也就让浇持续追杀。

在这一过程中寒浞得到消息,夏王朝居然还有一个遗腹子少康活着。寒浞就借着要搞死少康的由头,派遣浇和豷去追杀。为了避免连累有仍氏,少康逃到了有虞氏(今豫东虞城县)。

可浇和豷并没有去攻打收留少康的有虞氏,而是去山东一带扩张。由于立有大功,寒浞把浇封到了过(今东莱掖县北),豷封到了戈(春秋宋郑之间,具体不详)。

这就是寒浞得位不正的第二个后果,中原部落不服他。而中原地区向来是妖风大的地方,为了躲避敌对势力的暗箭。寒浞决定打牢自己在山东的根基打牢后,就迁都到寒地。

而有虞氏收留少康后,觉得少康是个人才,还是夏王之后,就任命他为“庖正”。少康也借此机会开始积聚实力。

多年后,少康觉得时机成熟,就准备讨伐寒浞,他制定了先剪除寒浞羽翼,在与其决战的策略。

于是派遣汝艾征讨过、杼攻打戈。夏军旗开得胜,过、戈都被消灭,在两地的浇和豷也被击杀,杼就是少康之子。

随后少康发布命令,召集各地支持夏的势力,准备一战灭寒浞。在有鬲氏的靡率先响应,他坚定的站在了少康一方。

靡是夏之遗臣,可在后羿代夏的时候,他却站在了后羿一方。《帝王世纪》载:“初,夏之遗臣曰靡,事羿,羿死,逃于有鬲氏,收斟寻(斟灌)二国余烬,杀寒浞,立少康。”

也就是寒浞杀后羿时,靡就急忙逃到有鬲氏,还把被浇灭掉的斟寻、斟灌二国余部给召集起来,对少康宣誓效忠。

这也侧面说明,后羿的王位是得到中原部落认可的,而寒浞则没有。寒浞的暴力篡位导致中原部落对他的意见很大,这也是寒浞东扩的原因。

在过和戈被灭后,少康就以有鬲氏为主力向寒地进发。寒浞和少康最终在寒地附近交手,寒浞战败被杀。

斟寻、斟灌迁徙地图

击败寒浞后,少康为了表彰斟寻、斟灌二部落对夏王朝的不离不弃,生死与共,就把他们分封到了现今山东潍坊、寿光一带,也叫斟寻、斟灌。

当然少康这么做也是有深意的,这个地方是寒浞的大本营,把和寒浞有大仇的斟寻、斟灌封到这里想干啥大家也都清楚。

自太康失国到少康剿灭寒浞,前后历时40年。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动乱后,夏王朝再度复兴。成为夏王的少康深知农业生产和水利对国家的重要,于是恢复了被太康废除的农官制度,而就任农官的就是周朝的先祖。至于管理水利的就是冥,他则是商朝的先祖。

少康死后,复国期间立下大功的杼成为了新一任夏王。作为经历了乱世的大能耐,杼把少康中兴的局面稳固住了。

他还亲自征讨东夷,兵锋直逼东海之滨,传说他还发明了甲和铠。杼死后,他的儿子槐成为夏王。

这位的水平也不在少康、杼之下,经过杼、槐的奋发进取,夏王朝真正大治,传说槐树就跟他有关。

槐死后的夏王分别是芒、泄、不降、扃、廑(胤甲),从少康到廑的这段时间是夏朝的全盛时期,正所谓“天下共主,九夷来宾”。

而且他们还经常去东部转转,最后东夷也受不了了,就接受了夏“爵命”的册封,对夏臣服。除此以外,夏朝往北也扩张到了晋南等地。

同时,估摸着每位夏王都会给接班人反复唠叨当年后羿是怎么偷家的,其结果就使得这几位夏王在自己的时代都加强了军事城镇的建设,逐渐打造了夏王朝的多重防御体系。

建设了前哨和核心区域的一系列城镇,后续要有人想学后羿偷家,就得跨过这些防御据点才行。

可是水满则溢,月盈则亏。廑死后,夏王朝出现了“天有妖孽,十日并出”的大旱,这预示着夏朝的衰败开始了。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qingfengzx.com/qfsftrq/14259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